辨识翡翠原石解口料和开窗料的种水


通过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和水头辨识翡翠原石的种水。

借助解口或开窗面的透明度、黑度、压灯明亮光圈、底子里的冰渣和棉、闪速(手电筒划过时反应速度)、玉肉与雾界限是否明显来进一步确认种水。

不同种水对应矿物颗粒大小及水头
 
种水 颗粒直径 水头
豆种 大于 2毫米 一分半左右
糥种 1毫米左右 三分水
糥化 1~0.5毫米 三四分水
糥冰 0.1~ 0.5毫米 四五分水
冰种 0.5毫米,肉眼不可见 六分水
玻璃种 0.1毫米,肉眼不可见 九分水
 

矿物颗粒直径大小不方便测量,只能靠经验积累,而水头可以量化。
 

 

通过水头判断原石种水


压灯看水头可以判断翡翠原石的种水。
 
看解口料和开窗料的水头的方法
 
  • 用手电筒垂直放到解口料(或开窗料)切面,光圈长度称为水头,光圈多长就称为几分水。

光圈长度是指手电筒灯头到光消失的长度,长度单位为厘米,光圈长度1厘米称为一分水。
 
图1 水头长度测量方法
图1 水头长度测量方法
 
不同种水的水头不同,种水越好水头越长。
 
图2 豆种、糥种、糥化种、糥冰种、冰种和玻璃种水头压灯
图2 豆种、糥种、糥化种、糥冰种、冰种和玻璃种水头压灯
 
九分水的玻璃种压灯表现
             九分水的玻璃种压灯表现
 
影响水头的因素很多,看水头时还应该配合自然光看。
 
图3  水头接近3分水,像是糥种,其实是豆种,需要配合自然光
图3  水头接近3分水,像是糥种,其实是豆种,需要配合自然光
 
色会阻挡光的穿透,看有色翡翠水头时应该多看一分水,在色料上压灯是3分水,实际上至少是4分水。
 

 

通过玉肉黑度判断原石种水

 
种越老,原石的解口面或开窗面越黑,种越嫩,解口面或开窗面越白。

糥种以下都是白色,俗称大白肉,糥化是灰白色、糥冰灰黑色、冰种黑色、玻璃种最黑。
 
图4 从豆种到玻璃种越来越黑,玻璃种如同深邃大海
 
 
图4 从豆种到玻璃种越来越黑,玻璃种如同深邃大海
 
玉肉的黑度无法量化,但可以辅助判断种水好坏。
 
玉肉的黑度还受到开窗或切割形状影响。
 
一块原石只开一个小窗口比扒皮要黑,开多个面光会进入,黑度就会变淡。

只用黑度不能准确判断是具体哪个种水,但可以判断大体是哪个范围,例如,冰种和糥种黑度完全不同,只看黑度即可判断是哪个种水范围。

同为糥化种,但黑度相差很大。
 
图5 都是糥化种,黑度相差很大
图5 都是糥化种,黑度相差很大

玉肉黑度可以结合矿物颗粒、透明度、压灯等综合判断种水。
 
经验丰富的翡翠人,完全通过黑度、矿物颗粒、底子等判断种水,完全不用压灯。
 

 

压灯明亮光圈判断种水


圧灯时种越嫩,明亮光圈越大,反之,种越老明亮光圈越小。

透明度越高,明亮光圈越小,种越老,反之,透明度越差明亮光圈越大,种越嫩。
 
图6 一杯干净的水(相当于玻璃种)和一杯浑浊的水(相当于糥种),明亮光圈不同
图6 一杯干净的水(相当于玻璃种)和一杯浑浊的水(相当于糥种),明亮光圈不同
 
图7 左为糥冰种,几乎看不到光圈,右为糥种光圈很大
图7 左为糥冰种,几乎看不到光圈,右为糥种光圈很大
 
从豆种到玻璃种,明亮光圈越来越小,玻璃种完全看不到明亮光圈。

糥冰明亮光圈就很小(如果图7),通过明亮光圈可以大致判断原石种水范围。
 

 

雾与玉肉界限是否分明判断种水


种越老,玉肉与雾层界限越分明,反之,种越嫩玉肉与雾层界限越模糊。
 
图8 左图豆种,玉肉与雾模糊,右图为冰种,玉肉与雾界限分明
图8 左图豆种,玉肉与雾模糊,右图为冰种,玉肉与雾界限分明
 
雾的厚薄也可以判断种水,种越老的雾越薄,种越嫩的雾越厚。
 
 

糥冰与冰种辨识


糥冰:晶体颗粒 [0.1 0.5],有冰渣感和较重的棉絮感,水头 [3,6]分水

亚冰/小冰:介于冰与糥冰之间

冰种:有少许棉和纹路杂质,大于6分水,晶体颗粒<0.1
 
 图9 糥冰与冰种区别
图9 糥冰与冰种区别
 
图10 糥冰压灯,有明显冰渣感
图10 糥冰压灯,有明显冰渣感